全国统一客服热线:400-0606-906
快速求购

中国激光之父

2017-05-09

对话“中国激光之父”:

王之江的逐光故事1960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激光器后不久,王之江就在《科学通讯》撰文,阐述激光问世的科学意义及其发展前景。这也是我国有关激光的第一篇论文。紧接着,仅用10个月的时间,结构上更为创新的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就在王之江领导下诞生了。彼时年方而立的他,俨然成为中国激光事业的开拓者。

  半个多世纪过去,84岁的王之江院士早已被公认为‘中国激光之父’。上海,中山公园旁简陋的茶室一角,老人的‘逐光往事’伴着茶香袅袅。‘家住前北岸,每天都要穿过教堂和孔庙去上学。’少年郎,背着书包上学放学路上,和玩伴们嬉闹是一天最开心的事。读高中之前,王之江‘并不是个用功的孩子’。省常中的三年高中,‘才略微咂出些念书的滋味。而老师也格外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名校名师绝非浪得虚名,这三年,‘金品老师的几何、冯毓厚老师的代数、张式之老师的化学……听他们的课,既得到逻辑的训练,更是艺术的享受。’而英文教材的大量使用,更让王之江终身受益。王之江提及的那几位老师,后来都相续调往省内几所高校成为知名教授。

  名师出高徒。王之江所在的1948届省常中仅3个毕业班,后来竟出了4位院士——除了王之江,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病毒基因学家侯云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光学家薛鸣球,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家周叔莲。

  1948年高中毕业后,王之江考取了无锡江南大学,这是无锡富商荣德生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在那学了一年,发现自己对化学并没有多大兴趣。’翌年,王之江远赴东北,去大连大学应用物理系求学。那一年,他与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王大珩结缘,成为王大珩创办的大连大学应用物理系的第一批学生。这批学生,后来大都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物理技术骨干。

  在大连大学,王之江逐步确立了自己的治学立场。有一次,担任助教的何泽庆老师(钱三强夫人何泽慧的胞弟)在上辅导课时,给同学们发张白纸,让大家写出自己的读书、学习方法。何老师解释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做学问成功的不二法门。’王之江深受启发,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特别强调‘学、然后知不足’,不断改进、更新学习和工作方法。他至今仍为何老师后来跌宕的命运唏嘘不已:1957年,何老师在报章发表了《论思想僵化的形成》一文,‘反对不按事物发展的本质去思考而是按固有的定式去思考’,从此一生就被这篇文章断送了。

  王之江说:‘最高明的老师就是让你学会方法。’他至今认为‘何老师的独立思考态度影响我一生。’作为王大珩的第一批‘种子选手’,1952年就提前毕业的王之江随王大珩来到了长春,参与创办中科院仪器馆(‘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所’前身)。长春光机所,后来被人戏称为‘中国四大‘光机所’和‘光电所’的‘祖父’。’

  创业的头几年,长春仪器馆在中科院系统并不显得有多出色。一直到1958年,他们在国内率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高温金相显微镜、多臂投影仪、大型光谱仪、万能工具显微镜、晶体谱仪、高精度经纬仪、光电测距仪等8种具有代表性的精密仪器和一系列新品种光学玻璃(通称‘八大件、一个汤’),开创了我国自行研制光学精密仪器和熔炼光学玻璃的历史。

  也就在‘八大件’问世的这一年,王之江率先在国内开办了‘光学仪器设计’培训班,连续办了两年,共培训了200多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国内这个领域的拔尖人物,几乎全都出自王之江门下。后来被赞誉为‘知识分子优秀代表’的蒋筑英,其时正投在王大珩门下攻读研究生,因王大珩事务繁多,蒋筑英更多时间是被师兄王之江带着。

  ‘光学设计,是现代光学仪器的灵魂。’现代光学仪器的研发,离不开成熟的光学设计思想与精细加工技术,王之江第一个打开了国人在这个领域的视界。他在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光学设计理论基础》一书,就已经形成了全新完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国光学设计理论的基石。他在光学设计方面,不仅发展了象差理论和象质评价理论,还完成了大批光学系统设计。

  在长春光机所,为人耿直的王之江奉科学为真理,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在政治运动中成为批判目标。德高望重的王大珩得知后,立刻跑到吉林省委找到宣传部长,拍着胸脯说:‘我以老师的身份担保王之江绝对没有问题。’那位宣传部长被他感动,说:‘我还没有见过这样的好老师。’

  知遇之恩,唯以钻研技术回报,王之江一头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1960年,美国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揭开了激光科学技术的序幕,也吸引着中国光学科研工作者开拓这一富有生命力的科学领域。如果单纯模仿外国,条件并不具备,王之江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经过一次次理论设计和推导,提出了球形聚光器的方案,接着又解决了红宝石的平度和平行度问题。

  1961年9月的一天深夜,随着激光器的正常运转,一块桔红色的明亮光斑耀入了人们的眼帘,我国激光技术的第一枝花朵绽放了。它虽比国外同类型激光器的问世迟了近一年,但在许多方面有自身的特色,特别是在激发方式上,比国外激光器具有更好的激发效率,这表明我国激光技术当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上世纪80年代初,彩色科幻故事片《珊瑚岛上的死光》风靡大陆,那是中国大陆银幕第一次出现‘激光武器’这个概念。观众们大都认为,‘激光武器’只是‘科幻’罢了。现在已经可以解密的事实是:上世纪60年代初,王之江就已奉命带领一支科研队伍,最早进行我国激光武器的探索。事实上,把‘光’作为武器的想法,可上溯到远古时代。西方在中世纪就有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用聚焦的日光摧毁罗马舰队的传说。1964年,在主管国防科学的聂荣臻元帅关怀和支持下,专门研究激光技术的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诞生,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从事激光技术的研究所。作为长春光机所拓荒者之一的王之江,又成为上海光机所的拓荒者。

  上海光机所成立后,兵分两路,一路由邓锡铭牵头研究激光核聚变,另一路就是由王之江率领搞激光武器研究。王之江,是中国激光武器研发名副其实的‘鼻祖’之一。上世纪70年代,王之江领导中国激光、光电子学研究,相继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他关于某些激光重大应用对亮度要求的判断,使工作避免了盲目性,对于中国激光科学技术起了积极作用;他倡议和具体领导了中国‘七五’攻关中激光浓缩铀项目;他对中国光信息处理和光计算起了倡导作用;他领导完成的高能量高亮度钕玻璃激光系统,至今仍是这类器件的最高水平,其中解决的一系列理论及工艺问题,对我国激光科学技术起到了开拓作用;上世纪80年代,他又领导建成我国第一台拉曼自由电子激光器,并领导国家重大项目激光同位素分离的研究任务,建成大型激光-光学链系统……王之江的学生们说,‘他研究成果中的任何一项,都足以荣耀于世。

  1988年7月,在‘国际激光材料与激光光谱专题会议’上,美国光学学会主席授予王之江‘美国光学学会特别会员’荣誉称号。美国光学学会特别会员须由5名以上有名望的科学家的荐书,只授予那些在光学和激光领域作出显著贡献的科学家,其数额为美国光学学会正式会员总数的十分之一。王之江是获得这项荣誉的第一位中国大陆学者。年华朝复暮,逐光人不老。和老先生聊天整整一个下午,他一直在念叨着这几个关键词:学习、思考与创新。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 (1)

chi    2018-11-11    回复

回复:牛!!!!!!!!!!

售后服务电话

  • 400-0606-906
  • contact@lasercutmall.com

客服中心

联系我们